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5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52篇
财政金融   61篇
工业经济   114篇
计划管理   227篇
经济学   488篇
综合类   237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38篇
贸易经济   226篇
农业经济   239篇
经济概况   2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遗产类型,随着人们对遗产完整性不断深入的理解以及遗产活化利用理念的发展,线性文化遗产旅游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因此,树立线性文化遗产意识,把握线性文化遗产特征,是推进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世界遗产名录》中收录的线性文化遗产为基础数据,对线性文化遗产的类别与列入标准、资源组合模式和核心区与缓冲区等典型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从旅游空间演化和旅游活化路径两方面总结其对旅游利用模式的影响,以期为线性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线性文化遗产旅游空间结构发展过程遵循“增长极”演化规律,并在遗产文化分层上表现出不同的利用方式和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土地低碳利用的重要指标,对其时空调控是协同促进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路径。[方法]文章研究基于乌鲁木齐市2005年和2012年1km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CHRED)和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乌鲁木齐市7个城区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从时间上看,乌鲁木齐市7个城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表现为"5增2减"的现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3 431.49万t上升到5 147.96万t,其中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大,由2005年的2 885.15万t增加到2012年的4 139.15万t。(2)从空间上来看,城市向北部和东南部扩展明显,未利用地和耕地迅速减少,城市扩展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明显增加;中心城区和城市扩展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上升最快。(3)从土地利用转移上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明显,整体呈现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园林地和水域等类型转移。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转移导致的碳排放强度增长最显著,均超过700万t/万hm~2。[结论]绿洲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时空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扩张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控制绿洲城市扩张规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建立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核算体系与综合调控政策,将是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欧盟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荷兰则是我国在欧盟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之一,中荷贸易关系是中欧贸易关系中重要的一环,中欧班列的区域货源结构对中欧班列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意义重大。为明确中荷贸易背景下货源结构动态演化过程、特征及机制,在模糊C均值基础上,结合邻接矩阵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修正,将各离散点货源数据进行合并聚类,剖析其时间和空间层面的演变及原因,探究货源结构时空演化趋势。结果表明:2014—2018年,中荷之间货源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货源时空布局呈现空间集聚效应,表现为“由整到散”“西高东低”的演化态势。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耕地后备资源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于耕地后备资源变化及驱动因素的研究较为匮乏。[方法]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基于2003年和2015年两期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2003~2015年期间,山东省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减少了30.81万hm~2,其中可开垦土地减少24.97万hm~2,可复垦土地减少5.84万hm~2。[结论]总人口、文盲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等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变化的显著性驱动因素,并且总人口和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作用最大,受教育程度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次之,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对耕地后备资源变化的影响最小。"宏观统筹协调,异地代补"是解决"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供需不匹配",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必经之路。但异地代补的数量比例和质量应严格控制,并注重对补充耕地地区的经济补偿和政策倾斜,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ynthesizes literature on foreign listing fro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finance disciplin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66 studies from 25 journals indicates fragmentation of the literature across the macro and firm-specific perspectives and a limited usage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eories in research on foreign listing. We propose multiple developmental paths including use of institutional theory, especially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to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ntecedents and contingent factors for foreign listing; supply-chain disaggregation of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 integrate financial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foreign listing; and advancement of emerging market specific theori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碳足迹及碳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分析是当前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采用2004~2014年河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土地利用结构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通过构建碳足迹模型,基于Arc GIS平台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碳足迹、碳承载力、净碳足迹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1)2004~2014年河北省碳足迹由2.224 5亿t增长至4.792 2亿t,其中煤炭能源消费量占90%左右,唐山、邯郸和石家庄碳足迹值较高,分别占河北省碳足迹的33%、18%和16%;(2)2004~2014年河北省碳承载力由9 043万t增长至1.050 6亿t,其中林地碳承载力占河北省碳承载力的97%左右,西南地区农、林业发达,碳承载力相对较高;(3)2004~2014年河北省净碳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536 7亿t增长至4.236 5亿t,唐山、邯郸及石家庄净碳足迹较大,分别占河北省净碳足迹的40%、22%和16%;(4)除保定外,其他10个地级市的碳足迹压力指数变化强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此次研究成果将为河北省未来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相关政策的建设提供参考。[结论]整体来看,河北省碳足迹及碳承载力呈逐年增长的变化趋势,应加强温室气体的管控力度,减小碳排放给河北省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是强化科技与经济联系,完善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选取1996—2017年中国中央政府及各部委所发布的85篇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演进趋势及内在规律分析,得出政策制定部门参与水平上升、政策工具搭配组合日益多元、重视提升政策客体转化积极性的结论,并对未来政策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006—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53个县区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对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2006—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县区和地市的土地经济密度及其发展速度在空间上均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但随时间变化区域差异逐渐缩小;(2)Moran′s I指数由0.013 9上升至0.065 3,表明在空间上存在空间集聚状态,且随时间不断优化,区域一体化趋势逐渐增强;(3)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热点显著区集中于北京、天津等经济优势区,并向四周梯度扩散;(4)人均GDP、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等经济类因子对土地经济密度的解释力较大,且任意两因子交互后作用力优于单项因子作用力。[结论]可为京津冀城市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差别化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演变视角,探索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欠发达农区土地利用转型。[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县凤凰镇铺前村为研究区,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GIS与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复原了1986年、1996年、2006年和2016年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状况,揭示了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数量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演变特征。[结果]30年来铺前村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先后经历了快速扩张、加速扩张及缓慢扩张3个阶段,用地类型以住宅用地为主,同时出现了一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空间结构先后呈现蔓延扩张、跳跃式扩张、填隙式扩张模式发展特征;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的功能结构演变特征是农业生产功能逐渐弱化,出现微弱的非农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虽然经历稳定弱化和加速弱化过程,但是仍是主导功能,生态功能在中后期因内部用地竞争而明显弱化。[结论]通过系统的研究,揭示了30年来铺前村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特征,为优化农村土地利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summary : We examine firms' technological investments during an industry's incubation stage—the period between a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and the first instance of its commercialization. Using the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ontext, we develop stylized findings regarding the understudied knowledge evolution preceding product evolution in an industry's life cycle, the trend and diversity of firms undertaking technological investments in anticipation of industry emergence, their leverage of markets for technology and corporate control, and their use of alternative modes of value capture. We juxtapose these stylized findings with existing literature to identify new theoretical insights, and set the stage for future scholarly work to develop and test new theories for the incubation period, examine its existence in other industries, and study its impact on subsequent firm and industry evolution. M anagerial summary : New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present managers of existing firms and aspiring entrepreneurs with opportunities to create altogether new industries. During the vibrant incubation period, we find that multiple firms capitalize on diverse knowledge bases to shape the industry's knowledge evolution and also capture economic value in diverse ways. Existing firms in the obsolescing industry are more likely to become targets in acquisitions given their complementary knowledge. Science‐based start‐ups a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acquisitions and collaborations with established firms. Diversifying firms are more likely to commercialize products after leveraging of internal development, acquisitions, and alliances. 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for managers to think about “success” and “failure” across multiple yardsticks of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only as product commercialization as the sole goal.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